原始青瓷
  • 永宣青花瓷龙纹异同有助断代

    关于永宣青花瓷龙纹,人们多认为其表现为龙体壮硕,趾爪有力,头大,威猛;认为永乐龙纹有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象鼻,猪嘴;多认为宣德龙纹向上飘起,下颚突出,猪嘴。其实永宣青花瓷龙纹不仅多(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令烧造四十余万件龙凤纹青花瓷),而且多姿多彩,远不是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为了弄清永宣青花瓷龙纹的具体形貌,笔者从耿宝昌主编的《故宫(微博)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梁穗主编的《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文物出版社)、《明代陶瓷大全》(台湾艺术家出版社)、《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湾国立故宫

  • 景德镇民国瓷器鉴赏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人才基础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60余年的清朝统治,位于景德镇珠山南麓的延续达600多年的御窑厂宣告终结,这也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自明代以来由官方引导的“官民竞市”产业格局变成民窑唱独角戏的局面,大批供职御窑厂的工匠和艺人或转入民窑,或自立门户,他们以高超的训练有素的制瓷技艺,给当地的陶瓷业界注入了一股强劲的

  • 断代 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盘

    1993年上海创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景德镇沪景瓷厂共同完成中国科学院一个景德镇70年代柴窑改煤窑后10多年都没有生产青花釉里红陶瓷产品的课题,此物为景德镇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汪桂英创作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盘(煤窑烧制;其釉里红泛铜绿,为上等佳品),为断代产品。  宝物所在地:景德镇华英陶瓷馆持宝人:辛志华辛志华,江西抚洲人,江西诺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首席设计师,景德镇华英陶瓷馆馆长。  华英陶瓷馆坐落于陶瓷文化历史博览区民俗博物馆内,是一个集文化保护、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博旅游景点。 馆内作品包含了从宋至今各

  • 了解陶瓷的成分元素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家居装饰品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

  • 中国红瓷的富贵韵味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并且也是最受世界各国青睐的颜色。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 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瓷艺术是采用中国传统工艺,以国人喜爱的有大吉大利寓意的大红色为主色,经过几番烈火考验方能成型。然后经工艺大师在大红的瓶身上用黄金等贵金属镶嵌描绘后再经过几番炙烤,才能烤制出带有精美图案,色泽瑰丽

  • 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再现江湖

    日前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这项鉴定研究成果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继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填补了目前我国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唐代花釉瓷产于河南鲁山段店,釉色为黑地、乳白蓝斑,其中腰鼓系皇宫用瓷,始于唐初,盛于开元、天宝年间,以后失传,存世稀少,其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颇高。唐代花釉瓷烧制技术为我国首创的液—液分相釉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改变了唐朝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局面,为钧瓷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梅国建长期致力于鲁山唐代花瓷复仿制技术研究,先后出版了《中

  • 陶瓷技术:高白瓷生产关键技术

    一、优质原料是前提 合理配方是基础从事陶瓷专业的同行都知道,提高瓷器白度有三个途径:1、采用品位高的优质原料;2、坯料中引入增白添加剂;3、施用高白乳浊釉后两种方法因使用昂贵的化工原料,成本较高,而且有些质量问题不易解决,如乳白釉因高温粘度大,釉面缺陷较多。 提高瓷器白度的途径,在技术上难度不大,从成本上说,对靠近原料产她的厂家,也增加不太高。陶瓷原料的矿山价一般在30~50元/吨,由于长途的公路、铁路运输,才使原料进厂提高数倍或十余倍之多。如福建龙岩土到河北宣化价格:原矿为300多元/吨,淘洗精泥400多

  • 彩陶花纹与“华夏”有关

    在长达近万年的中国陶瓷史中,吉祥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我们不知道最早期的陶器上的纹饰有何含义,但可以肯定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图案吉祥含义非常丰富。花瓣纹代表华夏民族,鱼纹、鸟纹、蛙纹、鹿纹等反映了古代先民们希望渔猎丰收的美好愿望,而秦汉瓦当上的“千秋万岁”、“宜子孙”、“大富贵”已是陶器上成熟的吉祥语了。 陶器吉祥纹饰 众所周知,陶瓷的历史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陶器是由瓷器发展过来的。因此,研究陶瓷的吉祥艺术也得先从陶器开始。 吉祥纹饰从古陶开始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三种手工业之一(另外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先锋创易五合一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